性別政策

同婚法案通過後,更多性別友善的施政需要地方政府的推動、地方民代的監督。2019年開始,大平台在8個縣市
舉辦友善議員聚會,從教育、空間到生養,推動數十項性別友善政策,期待所有人都能自在、舒適的生活在每個地方!

臺北市

19 位友善議員
13 項性平政策

新北市

5 位友善議員
4 項性平政策

基隆市

7 位友善議員
4 項性平政策

桃園市

5 位友善議員
3 項性平政策

新竹市

10 位友善議員
6 項性平政策

新竹縣

3 位友善議員
3 項性平政策

苗栗縣

6 位友善議員
7 項性平政策

高雄市

7 位友善議員
10 項性平政策

臺北市

人口|約247萬
面積|271.8平方公里
應選議員席次|61席行政區議員(含1席平地原住民議員、1席山地原住民議員)

性平友善議員連線

促成各縣市友善議員成立在地性平連線,一同推動地方友善政策,增加在地政治友善程度,目前已成功推動基隆市、台北市、高雄市、新竹市、苗栗縣。 *照片來源:自由時報

設置彩虹地景

推動地方政府設置彩虹地景,打造同志友善宜居城市,三年間已成功推動四個縣市六個彩虹地景(台北3處、高雄1處、苗栗1處、台南1處,新北市正在設置中)。

檢視地方行政表格與制度

持續檢視地方政府的行政表格與社會福利政策,是否已納入多元性別與同志家庭。 如調整生育獎勵津貼規則,讓同志家庭也可申請。

同志家庭福利:生育獎勵津貼

過往生育獎勵津貼只有「父或母」可以申請,經團體與議員向市府反應後,現在不論是夫妻、夫夫、妻妻的家庭在台北市都可以領取生育獎勵津貼。由民政局統一發公文給所有戶政,讓一線公務人員清楚同志家庭也可以申請。

市府官網設置同志專區

所有由北市府提供與同志相關的資源和資訊,都可在同志專區裡找尋到,讓權益不被漏接。

設置同志專線

設置專線讓多元性別的民眾可以洽詢相關疑問。專線為「1999#2524」,特別取諧音to:524,邁向524之意。

同志遊行市府升彩虹旗

在「臺灣同志大遊行」期間,市府升起彩虹旗以表達支持與尊重多元文化。 *照片來源:上報、攝影:李昆翰

監督性平教育委員會

共同監督北市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與女性權益促進委員的運作,包含「會議記錄公開於官網」、「會議除隱私部分需直播」、「公開委員遴選規則」、「不適任委員退場機制」、「學生委員參與」。

認識同志與認識同志家庭摺頁

由民政局製作「認識同志」、「認識同志家庭」摺頁,放置於戶政事務所、衛生局、友善店家等處,讓民眾可以自由索取。

制定LGBT+友善店家認證機制

商業處制定友善店家認證機制,店家可申請友善標章並將標章貼於店門口,亦可在店內擺設彩虹小物、市府友善摺頁或提供友善廁所等,商業處同時會提供與大平台合作製作的「服務輔導電子書」給店家人員參考,以及性平培訓課程。

市府兒童、家庭委外業務納入性平課程

在市府業務中委辦有關家庭與兒少收出養服務的方案,須於標案中加入提升社工專業人員性別平權意識的相關規定,確保多元性別者都能受到友善的對待。

多元性別單身聯誼活動

北市府的戶政事務所辦理多元性別單身聯誼活動,提供多元交友空間,大同區公所辦理的聯誼活動成功促成一對女同志結婚。

阻止性平不友善志工入校

接獲各地有不當志工老師入校教導不適當的觀念,如同性戀不正常、宗教入校、恐嚇守貞等情況,與議員們一同監督與檢視各學校志工入校有無不適當教材與志工資源。

新北市

人口|約397萬
面積|2,052.6平方公里
應選議員席次|66席行政區議員(含3席平地原住民議員、1席山地原住民議員)

檢視地方行政表格與制度

持續檢視地方政府的行政表格與社會福利政策,是否已納入多元性別與同志家庭。 如調整生育獎勵津貼規則、學校表格等,讓同志家庭也可申請。

同志家庭福利:生育獎勵津貼

過往生育獎勵津貼只有「父或母」可以申請,經團體與議員向市府反應後,現在不論是夫妻、夫夫、妻妻的家庭在新北市都可以領取生育獎勵津貼。

設置彩虹地景

推動地方政府設置彩虹地景,打造同志友善宜居城市,三年間已成功推動四個縣市六個彩虹地景(台北3處、高雄1處、苗栗1處、台南1處,新北市正在設置中)。 *照片為台北彩虹橋

阻止性平不友善志工入校

接獲各地有不當志工老師入校教導不適當的觀念,如同性戀不正常、宗教入校、恐嚇守貞等情況,與議員們一同監督與檢視各學校志工入校有無不適當教材與志工資源。

基隆市

人口|約36萬
面積|132.8平方公里
應選議員席次|31席行政區議員(含1席平地原住民議員)

性平友善議員連線

促成各縣市友善議員成立在地性平連線,一同推動地方友善政策,增加在地政治友善程度,目前已成功推動基隆市、台北市、高雄市、新竹市、苗栗縣。

檢視地方行政表格與制度

持續檢視地方政府的行政表格與社會福利政策,是否已納入多元性別與同志家庭。 如調整生育獎勵津貼規則、學校表格等,讓同志家庭也可申請。

阻止性平不友善志工入校

接獲各地有不當志工老師入校教導不適當的觀念,如同性戀不正常、宗教入校、恐嚇守貞等情況,與議員們一同監督與檢視各學校志工入校有無不適當教材與志工資源。

市府官網設置性平專區

所有由市府提供與同志相關的資源和資訊,放在性平專區裡供民眾搜尋,讓權益不被漏接。

桃園市

人口|約226萬
面積|1,221平方公里
應選議員席次|63席行政區議員(含4席平地原住民議員、3席山地原住民議員)

阻止性平不友善志工入校

接獲各地有不當志工老師入校教導不適當的觀念,如同性戀不正常、宗教入校、恐嚇守貞等情況,與議員們一同監督與檢視各學校志工入校有無不適當教材與志工資源。

檢視地方行政表格與制度

持續檢視地方政府的行政表格與社會福利政策,是否已納入多元性別與同志家庭。 如調整生育獎勵津貼規則、學校表格等,讓同志家庭也可申請。

盤點公共廁所與增設男廁尿布台

盤點公廁與尿布台比例及數量,並在男廁增設尿布台。現今家庭的樣貌已越來越多元,爸爸們也有照顧孩子的需求與責任,過往尿布台設置在女廁居多,會將照顧責任落在女性身上。 *照片來源:自由時報

新竹縣

人口|約58萬
面積|1,427.5平方公里
應選議員席次|37席行政區議員(含1席平地原住民議員、2席山地原住民議員)

檢視地方行政表格與制度

持續檢視地方政府的行政表格與社會福利政策,是否已納入多元性別與同志家庭。 如調整生育獎勵津貼規則,讓同志家庭也可申請。

阻止性平不友善志工入校

接獲各地有不當志工老師入校教導不適當的觀念,如同性戀不正常、宗教入校、恐嚇守貞等情況,與議員們一同監督與檢視各學校志工入校有無不適當教材與志工資源。 *照片來源:自由時報

盤點公共廁所與增設男廁尿布台

盤點公廁與尿布台比例及數量,並在男廁增設尿布台。現今家庭的樣貌已越來越多元,爸爸們也有照顧孩子的需求與責任,過往尿布台設置在女廁居多,會將照顧責任落在女性身上。 *照片來源:自由時報

新竹市

人口|約45萬
面積|104.2平方公里
應選議員席次|34席行政區議員(含1席平地原住民議員)

性平友善議員連線

促成各縣市友善議員成立在地性平連線,一同推動地方友善政策,增加在地政治友善程度,目前已成功推動基隆市、台北市、高雄市、新竹市、苗栗縣。

阻止性平不友善志工入校

接獲各地有不當志工老師入校教導不適當的觀念,如同性戀不正常、宗教入校、恐嚇守貞等情況,與議員們一同監督與檢視各學校志工入校有無不適當教材與志工資源。 *照片來源:自由時報

檢視地方行政表格與制度

持續檢視地方政府的行政表格與社會福利政策,是否已納入多元性別與同志家庭。 如調整生育獎勵津貼規則、學校表格等,讓同志家庭也可申請。

檢視新竹市社福相關條例與作業要點

將「父母」的文字修正為「雙親」,讓同志家庭的權益不被忽略,實踐性別友善城市。

同志家庭福利:生育獎勵津貼

過往生育獎勵津貼只有「父或母」可以申請,經團體與議員向市府反應後,現在不論是夫妻、夫夫、妻妻的家庭在新北市都可以領取生育獎勵津貼。

盤點公共廁所與增設男廁尿布台

盤點公廁與尿布台比例及數量,並在男廁增設尿布台。現今家庭的樣貌已越來越多元,爸爸們也有照顧孩子的需求與責任,過往尿布台設置在女廁居多,會將照顧責任落在女性身上。 *照片來源:自由時報

苗栗縣

人口|約54萬
面積|1,820.3平方公里
應選議員席次|38席行政區議員(含1席平地原住民議員、1席山地原住民議員)

設置彩虹地景

推動地方政府設置彩虹地景,打造同志友善宜居城市,三年間已成功推動四個縣市六個彩虹地景(台北3處、高雄1處、苗栗1處、台南1處,新北市正在設置中)。

認識同志與認識同志家庭摺頁

由市府製作「認識同志」、「認識同志家庭」摺頁,放置於戶政事務所、衛生局、友善店家等處,讓民眾可以自由索取。

公務人員線上培訓課程更新

性平團體協助人事處更新縣府線上培訓課程內容,確保不同層級的公務人員都有接受到最新同志議題的資訊,培養性平意識。

盤點公共廁所與增設男廁尿布台

盤點公廁與尿布台比例及數量,並在男廁增設尿布台。現今家庭的樣貌已越來越多元,爸爸們也有照顧孩子的需求與責任,過往尿布台設置在女廁居多,會將照顧責任落在女性身上。 *照片來源:自由時報

同志家庭福利:生育獎勵津貼

過往生育獎勵津貼只有「父或母」可以申請且須在六個月內申請完畢,同志家庭與小孩建立親權的過程平均需要一年至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菁團體及議員反應後,苗栗縣社會處將此津貼申請時間延長至兩年。

檢視地方行政表格與制度

持續檢視地方政府的行政表格與社會福利政策,是否已納入多元性別與同志家庭。 如調整生育獎勵津貼規則、學校表格等,讓同志家庭也可申請。

阻止性平不友善志工入校

接獲各地有不當志工老師入校教導不適當的觀念,如同性戀不正常、宗教入校、恐嚇守貞等情況,與議員們一同監督與檢視各學校志工入校有無不適當教材與志工資源。 *照片來源:自由時報

高雄市

人口|約272萬
面積|2,951.9平方公里
應選議員席次|66席行政區議員(含1席平地原住民議員、3席山地原住民議員)

性平友善議員連線

促成各縣市友善議員成立在地性平連線,一同推動地方友善政策,增加在地政治友善程度,目前已成功推動基隆市、台北市、高雄市、新竹市、苗栗縣。

市府官網設置同志專區

所有由高雄市政府提供與同志相關的資源和資訊,都可在同志專區裡找尋到,讓權益不被漏接。

LGBT+友善彩虹遊程

由民政局設計的婚紗遊程,除了逛遍不同的觀光景點外,彩虹遊程也會去到台灣最大的彩虹地景(駁二)。

LGBT+友善旅宿

由觀光局搜集LGBT+友善旅店名單,在支持友善的民眾參考,也一同支持友善旅店。

設置彩虹地景

推動地方政府設置彩虹地景,打造同志友善宜居城市,三年間已成功推動四個縣市六個彩虹地景(台北3處、高雄1處、苗栗1處、台南1處,新北市正在設置中)。 *照片來源:自由時報

同志家庭福利:生育獎勵津貼

過往生育獎勵津貼只有「父或母」可以申請,經團體與議員向市府反應後,現在不論是夫妻、夫夫、妻妻的家庭在新北市都可以領取生育獎勵津貼。

市府兒童、家庭委外業務納入性平課程

在市府業務中委辦有關家庭與兒少收出養服務的方案,須於標案中加入提升社工專業人員性別平權意識的相關規定,確保多元性別者都能受到友善的對待。

檢視地方行政表格與制度

持續檢視地方政府的行政表格與社會福利政策,是否已納入多元性別與同志家庭。 如調整生育獎勵津貼規則、學校表格等,讓同志家庭也可申請。

阻止性平不友善志工入校

接獲各地有不當志工老師入校教導不適當的觀念,如同性戀不正常、宗教入校、恐嚇守貞等情況,與議員們一同監督與檢視各學校志工入校有無不適當教材與志工資源。

認識同志與認識同志家庭摺頁

由民政局製作「認識同志」、「認識同志家庭」摺頁,放置於戶政事務所、衛生局、友善店家等處,讓民眾可以自由索取。

中央法案推動

2019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但同婚通過是一個友善的起點,婚姻仍未平權,
同志配偶和異性配偶還未擁有同樣的權利保障,一起關注和推動法律的修正,讓平權真正發生。

修法推動-人工生殖

同婚通過後,也有越來越多的同志希望可以像異性戀一樣,透過人工生殖技術擁有孩子,成家養育孩子。

我國人工生殖技術享譽世界,但在現行人工生殖法的規定下,僅限定異性不孕夫妻使用,使得台灣許多希望求子的同志家庭,需要跨海到美國、加拿大等地使用人工生殖技術生下孩子。

《人工生殖法》的修法,是大平台目前倡議的一大目標,我們積極進行法案研究、草案研擬。透過民調我們發現在同婚後,有五成以上的民眾支持同志配偶養育自己的小孩,支持程度每年上升。大平台與相關團體合作,持續拜會立委,推動人工生殖相關法規的修正,希望調整人工生殖法的適用範圍,讓同志族群及單身女性,都可以在法律的規範及保障下,享用人工生殖技術,在台灣安心生產。

若您對於「人工生殖」議題有興趣,歡迎追蹤大平台的社群、訂閱電子報,收到相關講座及第一手的法案進度!

草案提案委員

林楚茵、林宜瑾、林昶佐、高嘉瑜

草案連署委員

洪申翰、蘇震清、邱議瑩、羅致政、王美惠、劉建國、蔡易餘、張宏陸、羅美玲、沈發惠、陳培瑜、林靜儀、林俊憲、莊瑞雄、范 雲、陳秀寳、張其祿、高虹安、邱臣遠、蔡壁如、賴香伶、張廖萬堅、何欣純、蘇治芬、黃秀芳、陳椒華、蔡培慧、郭國文、陳靜敏、陳素月、余 天、林淑芬、陳明文、江永昌、伍麗華 Saidhai Tahovecahe、林岱樺、何志偉、邱泰源、王定宇、吳玉琴

部分完成-跨國同婚

台灣雖然在2019年通過同婚,但在當時的法律現況中,台灣人僅能已經承認同性婚姻國家的人結婚,導致許多跨國同志伴侶無法獲得相關保障。

在2023年1月,行政院公告最新函釋,說明同性婚姻已是台灣的公共秩序,以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為婚姻準據法的跨國同性配偶,可以在台灣登記結婚。目前除了中國之外,同性婚姻與異性戀一樣不受國籍限制,可與外國人(不論有無通過同婚的國家)根據同婚專法在台灣登記結婚。

草案提案委員

高嘉瑜、林昶佐、鄭麗文、范雲、沈發惠、何志偉、羅美玲、洪申翰

草案連署委員

郭國文、邱志偉、蔡易餘、張廖萬堅、莊競程、林楚茵、王美惠、陳歐珀、張其祿、賴品妤、邱顯智、王婉諭、陳椒華、余 天、賴惠員、蘇巧慧、林俊憲、蘇治芬、李昆澤、林宜瑾、邱議瑩、黃秀芳、陳柏惟、陳明文、伍麗華 Saidhai Tahovecahe、管碧玲、葉毓蘭、李德維、吳怡玎、林思銘、林奕華、蔣萬安、徐志榮、廖婉汝、許淑華、陳玉珍、蔡壁如、張其祿、賴香伶、高虹安、湯蕙禎、王定宇、劉世芳、吳思瑤

已通過-共同收養

2019 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合法的國家,但同性配偶卻無法像異性戀婚姻一樣可以共同收養子女。大平台在同婚通過後就開始起草法案、與同家會及熱線組成倡議小組,展開法案的倡議工作。這四年來彩虹平權大平台持續與立法委員聯繫、拜會立院各黨團,促成不同黨派提出五個草案版本,讓同志共同收養權益在立院獲得所有黨派支持。
 

終於在2023 年 5 月 16 日,同婚通過將滿四週年之時,等到了好消息:立法院三讀通過「同性伴侶無血緣收養」修正案,台灣距離「真正的婚姻平權」,又更近了一步。

草案提案委員

范雲、賴品妤、林楚茵、洪申翰、林昶佐、王婉諭、羅美玲、林宜瑾、鄭麗文

草案連署委員

王美惠、賴惠員、陳椒華、高嘉瑜、吳思瑤、蔡易餘、邱議瑩、邱顯智、陳柏惟、吳秉叡、周春米、劉世芳、李德維、吳怡玎、林思銘、林奕華、蔣萬安、葉毓蘭、廖婉汝、溫玉霞、徐志榮、許淑華、陳玉珍、蔡壁如、張其祿、陳椒華、賴香伶、高虹安

友善表態委員

鄭運鵬、蘇巧慧、邱顯智

捐款